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前6课。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表所示是在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已鉴定的墓葬中,具有随葬石铲、斧、锛等工具的男性墓葬和女性墓葬的数量。据此可以推知,这一时期(   )
    
        
            | 时期 | 鉴定墓葬/座 | 男性墓葬/座 | 女性墓葬/座 | 
        
            | 中期阶段 | 42 | 31 | 11 | 
        
            | 晚期阶段 | 7 | 6 | 1 | 
    
 
A. 阶级分化现象较为明显                       B. 山东地区手工业发达
C. 男女社会地位发生变化                       D. 男性主要从事手工业
2. 殷商文献中的祖宗神形象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会保佑、赐福子孙;另一方面又会惩戒、加害后人。但西周各类文献中的祖宗神多具护佑、赐福功能,鲜有贻害子孙的情形。这一转变(   )
A. 推动了民本思想观念的产生                   B. 增强了血缘纽带的作用
C. 增加了祖先在政治上的威望                   D. 反映了宗法观念的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