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例名称 | 第4节 离心运动教学设计 | 
        
            | 科目 | 高中物理 | 教学对象 |   | 提供者 |   | 
        
            | 课时 | 1课时 |   | 
        
            | 一、课标要求 | 
        
            | 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离心现象。关注圆周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 
        
            | 二、教材分析 | 
        
            | 本节课是《物理》鲁科2003课标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四章第4节中“离心运动"的内容。离心运动是圆周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不足以提供所需向心力时的一类重要现象,其内容是匀速圆周运动知识的升华,又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对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为下一章万有引力的应用中变轨的相关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课本81页的迷你实验室实验现象不明显,陀螺旋转的过程中,墨水无法一直连续甩出,图4-31中的墨水旋风现象不是很明显。 | 
        
            | 三、学情分析 | 
        
            | 高一的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力和圆周运动有比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同时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可以自主探究,而且我校具有较完备的教学实验器材和多媒体教学平台,所以本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 | 
        
            | 四、教学目标 | 
        
            | 1、学生通过实例、图片等方式认识离心现象,能够说出离心运动的定义和产生的条件。2、学生学会分析生产、生活中的离心运动。
 3、学生理解离心运动的应用及其危害的防止。
 | 
        
            | 五、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 
        
            | 1、教学重点 离心现象的发生是因为提供给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不足或消失. 2、教学难点 离心运动不是物体有远离圆心的力,而是因为向心力不足或消失,物体由于惯性而产生的离心现象. | 
        
            | 六、教学方法 | 
        
            | 在教法上本课主要采用实验教学方式和问题教学法,以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在学法上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为主。
 | 
        
            | 七、教学过程 |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理念 | 
        
            |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探索。 |     引导学生复习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和匀速圆周运动的内容。提出疑问:向心力不足或突然消失,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还能沿原来的轨道继续做圆周运动吗?如果不能又将如何运动呢? | 思考问题,大胆的猜想预测,一旦向心力不足或突然消失,小球将如何运动? | 目的是激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在惯性定律和圆周运动的基础上主动探究离心运动。 | 
        
            | 演示实验 | 用细绳拴一个小球,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突然松手或剪断绳子。  归纳总结 | 观察,思考: 合外力突然消失时,物体如何运动? 有没有远离圆心的外力? |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 
        
            | 学生实验 | 观察学生实验,加以引导,总结归纳结论: 合外力小于所需向心力时,物体做半径越来越大的运动。  | 分组实验:    把细绳换成橡皮绳,改变小球的速度。     观察能看到什么现象?并加以解释。 |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 
        
            |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探索。 | 那物体的运动轨迹如何呢?   | 学生思考 | 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能力 | 
        
            | 演示实验视频 | 播放实验视频,提问: 1、 缓慢转动转盘,小球如何运动? 2、 加快转速,小球如何运动? 3、 如何解释? 教师总结 合外力小于所需向心力时,物体半径逐渐增大;轨迹是圆与切线之间的一条曲线。 | 观看实验视频,得出小球运动轨迹。 |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 
        
            | 离心运动内容 | 引导学生分析离心运动内容 | 学生理解 | 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能力 | 
        
            |   离心运动的条件   | 引导学生从定义中得出条件 | 学生思考,得出结论   | 
        
            | 判定方法 | 引导学生学会判定离心运动 | 
        
            | 离心运动的本质 |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 | 
        
            | 课堂检测 |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出问题  |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 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 
        
            | 离心运动的应用视频 | 组织学生观看离心运动应用的视频 |     观看实验视频,思考离心运动的应用还有哪些? | 培养学生观察、欣赏和思维扩展能力 | 
        
            | 实例分析: 离心干燥剂 洗衣机脱水桶 体温计 棉花糖的制作 |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生产和生活中的离心运动的应用 | 分析生产和生活中的离心运动的应用 |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 
        
            | 学生举例 | 提出疑问: 在生产和生活中还有哪些离心现象的应用. |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 
        
            | 学生讨论交流 | 提出疑问: 要使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做离心运动,可以怎么办? 总结 |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 
        
            | 离心运动的危害与防止 | 提出疑问: 为什么有限速的警示标志? |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 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能力 | 
        
            | 提出疑问: 转动的砂轮、飞轮为什么限速并加防护罩? | 
        
            | 学生讨论交流 | 提出疑问: 如何防止离心现象发生? | 学生分析思考,回答问题 | 
        
            | 课堂检测 (包括解决预学案里面遗留的问题) |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 学生分析思考,回答问题 | 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 
        
            | 八、小结 | 
        
            | 本节在学习了惯性定律和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如果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所需要的向心力,物体做圆周运动;如果物体所受合外力小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或合外力消失,物体将做离心运动;如果物体所受合外力大于所需要的向心力,物体将靠近圆心。同时重点研究了离心运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防止离心运动造成危害。 | 
        
            | 板书设计 第四节 离心运动 
                
                    
                        | 一、离心运动: 1、定义: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突然消失或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就会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这种现象叫做离心运动。 2、离心运动的条件: ⑴ 合外力突然消失。 ⑵ 合外力不足以提供做圆周运动物体所需的向心力。 3、离心运动的判定: 4、离心运动的实质: 物体惯性的表现 二、离心现象的应用: 1.离心干燥器;2.洗衣机脱水桶;3.体温计4.棉花糖的制作等。 三、离心运动的危害与防止: 1、危害: 2、防止: A、减小物体的速度 B、增大合外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