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载:“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代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材料描述的是(  )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礼乐制  D. 郡县制
2. 《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代表“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人物分别是(  )
A. 孟子和韩非子  B. 老子和韩非子  C. 孔子和老子  D. 孔子和墨子
3. 下表为《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表(部分)》
 
    
        
            | 时期 | 内容 | 备注 | 
        
            | 春秋战国 | 牛耕、铁农具 |   | 
        
            | 都江堰、郑国渠 |   | 
        
            | 测知二十四节气 | 有利于安排农事 | 
        
            | 秦汉 | 耧车 | 提高播种效率 | 
        
            | 选种、育秧 |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 
        
            | 魏晋南北朝 | 翻车 |   | 
        
            | 《齐民要术》 |   | 
        
            | 隋唐 | 筒车、曲辕犁 | 
    
 
据此可知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是(  )
A. 男耕女织  B. 自给自足  C. 一家一户  D. 精耕细作
4.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只要家庭里有一人做到两千石的官,他当一郡太守,便有权察举。他若连做了几郡的太守,他便是足迹满天下,各地方经过他察举的,便是他的门生故吏”。这种情况应该发生在(  )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宋朝
5. 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等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宋代经济在“商业化”方面超越前代的是(  )
A. 政府开始推行重农抑商  B. 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的出现
C. 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D. 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6. “大可下润于千顷,高可飞流于百尺,架之则远达,穴之则潜通,世间无不救之田,地上有可兴之雨。”文中描述的筒车所起的作用是(  )
A. 提高了播种效率  B. 有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