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选择题有新意,十八大等热点进考题
  ——2013年广东高考文综政治快评
  今年广东高考文综政治部分延续了新课标精神,并与今年一二模试题考察范围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命题形式更为新颖,设问结合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作出了大胆的尝试。高中政治核心研究员谭颖思老师指出,这有利于考查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论证和阐释问题的能力。这种稳中有变、稳中有新的命题特色,将对2014届的备考工作具有较大的启发意义。
  表1:2013年广东文科综合(政治)试卷结构和内容比例
    
        
            |   | 内容 | 选择题 4分ⅹ12=48分  | 非选择题 26分ⅹ2=52分  | 合计 100分  | 
        
            | 题量 | 分值 | 题量 | 分值 | 分值 | 百分比% | 
        
            | 2012年 广东卷 | 经济 | 3 | 12分 | 2 | 16(6+10)分  | 28分 | 28 | 
        
            | 政治 | 3 | 12分 | 1 | 12分 | 24分 | 24 | 
        
            | 文化 | 2 | 8分 | 1 | 11分 | 19分 | 19 | 
        
            | 哲学 | 4 | 16分 | 1 | 13分 | 29分 | 29 | 
        
            | 全卷 | 12 | 48分 | 5 | 52分 | 100分 | 100 | 
        
            | 2012年 广东卷 | 经济 | 4 | 16分 | 2 | 14(6+8)分  | 30分 | 28 | 
        
            | 政治 | 3 | 12分 | 1 | 12分 | 24分 | 24 | 
        
            | 文化 | 2 | 8分 | 1 | 10分 | 18分 | 18 | 
        
            | 哲学 | 3 | 12分 | 1 | 16分 | 28分 | 28 | 
        
            | 全卷 | 12 | 48分 | 5 | 52分 | 100分 | 100 | 
    
 
  谭颖思老师指出,从命题趋势与内容来看,2013年命题仍坚持平稳、渐进、创新的总基调。命题反映时代特点,紧贴时政热点,具体围绕十八大报告、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交流、农业现代化、扩大内需等时政热点考查了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扩张性财政政策、价格与需求、民主管理、群众观点与路线、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等知识点,这些热点问题已在广东各地模拟卷中多次出现,并在卓越冲刺班课程上多次讲解,但需学生转换角度和切入点来分析,对学生解读信息、阐释事物、论证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表2:2013年广东文科综合(政治)试卷考点分析
    
        
            | 题号 | 考点 | 难医 程度 | 
        
            | 24 | 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 中 | 
        
            | 25 |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中 | 
        
            | 26 | 财政政策 | 难 | 
        
            | 27 | 价格与需求 | 难 | 
        
            | 28 | 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 中 | 
        
            | 29 | 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与方式 | 中 | 
        
            | 30 | 公民政治素养 | 中 | 
        
            | 31 | 文化的作用 | 中 | 
        
            | 32 | 矛盾观 | 中 | 
        
            | 33 | 认识论 | 中 | 
        
            | 34 | 矛盾观 | 中 | 
        
            | 35 | 唯物论 | 难 | 
        
            | 36 | 我国的政党制度、价值观、群众观 | 易 | 
        
            | 37 | 收入与消费、消费与生产、文化发展与建设 | 中 | 
    
 
  谭颖思老师指出,今年政治的选择题难度较主观题大,命题手法有一定的创新。而政治主观题难度适中,并且在平常的复习中多有训练。以《经济生活》主观题为例,在连续两年没考图表描述题后,今年又重新回归。这种题型在我们课堂上已多次强调并作出充分的练习与准备。而第二小问更是命题的惯用手法,而且考查的是高频考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这刚好切中今年的时政热点“扩大内需”。
  从命题特点来看,命题手法与往年相似,有利于学生正常发挥。政治虽不直接考时事,但试题多以时事政治为背景进行命题。有鉴于此,在2014届备考工作中,我们应加强对政治思维的培养,着重加强对材料分析能力的训练,掌握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热情与习惯。